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由布院的一天是从车站前开始的

早晨,第一班观光列车进站,将观光客带来,这座山下的城市就醒了过来

旅客走出火车站的第一件事,一定是拿出手机拍照,拍由布岳

一个台湾旅行团的导游向聚在站前的团员说“因为这里风景很像欧洲,所以你可以拍照骗别人说你在欧洲喔”,团员们纷纷点头,再次拿出手机拍照。

 

做为全日本票选,在OL们最爱去的温泉中排第一,由布院自然充满了浪漫的气氛及小资情调,她的确在某些角度像欧洲,而且刻意在模仿欧洲,给游客足够的欧洲想象,在全日本的众多温泉乡中可说是够独特,名声又够响亮,光是台湾,就不知道有多少以“由布院”、“汤布院”为名的地产项目。

由布院有大小美术馆多处,以及各种艺术工作室,整座小城也算得上够文艺,又加上一些小清新,从它的车站候车室完全能看出一些端倪,就像一美術館

 

可是在站台上的温泉泡脚处及浴池,又提醒着你,她是一座温泉都市

 

在由布院待了两天,只见到由布岳半天,剩下的时间,都在下雨,一直在下雨,厚厚的云层遮住山岳,即使下雨,也挡不住游客一直湧進。汤之坪街道是这里一条最主要,游客一定会经过的街道

 

 

如果不是还有一些卖小清新商品的店,这条街就像国内任何一个观光古城老街的气氛一样,延街门面几乎找不到一间民居,全都是服務游客的商店,卖的东西都是充满日本符号的風馬牛不相干旅游纪念品,而这些小清新商店,卖的也都是一看就知道是义乌进口的货。比如這就是典型的由布院小店

谁能说说这幼虫为啥萌萌

 

由布院有不少排队排得很长的西式蛋糕店咖啡名店,游客抱着走过路过不可错过的心态心甘情愿在排队,而这些店的产品,不仅好吃,也真的符合这里的氛围,不过排队的时间也的确是照着游客的坐息,人最多的时候是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游客刚好挤在一起的时刻,而人最少的时候是将近中午,大家都跑去吃饭的时候。

年轻人来这,无非是她的城市氛围,有别于到过的其他地方,走在由布院街上,文青打扮的游客特别多,着拉杆箱走得气喘嘘嘘的美女也特别多

 

当然,从亚州邻近各国来的旅行团也很多,大多是中老年旅行团,日本大妈、韩国大妈、中国大妈们。

 

一個很有趣的例子,近来由布院新火起来的一个景点,就是这个“英国小镇”,據說是依照哈利波特电影里的場景所複制,很多人在图片里看过,但你光凭想象,你会以为她是这样

觀光宣傳照

其实現場是这样

 

没办法,这个英国小镇就在大巴停车场旁边,旅行团一下车,导游第一件事就是带团冲进这小镇。

不知道是不幸还是幸运,前几天的折腾,再加上下雨,让我在由布院待的时间比一般游客稍微久点,在雨里逛了一次,在稍微放晴时逛了一次,在夜里逛了一次,在清晨观光客还没来时也逛了一次,时间太多,乱逛太多地方,看到这座文艺小城的方方面面。

 

果然,在著名观光圣地,要找寻一点宁静的地方,还是要拐进小巷子,找尋一些枝微末節的地方

 

 

如果避开游客很多的街道,会发现由布院基本还是个“昭和风”的地方

离开由布院后我往不远的别府市去,在别府待了一天,见到天气预报会放晴,又忍不住跑回由布院,就是想拍到由布岳的风景。為了等了这个景,看着天上瞬息萬变变幻莫测的云,等了半小时,终于在某一刻,由布岳露出一点点头,现场一阵欢呼,虽然听不懂,也知道他们在说“出来了!”

 

等了好久,趁着等待的时间拍了一张火车

 

自己一个人旅行,没人可拍,只好学怪叔叔偷拍

 

坐一站火车到下一站”南由布”,车站站台两旁也开满了粉嫩樱花及金黃油菜花,结果还是没有完全见到由布岳露出头

这回到日本,发现一件事,即使是乡下无人小站,仍然会收拾得干干净净,尤其很多让人惊叹的小细节,容后再说,这是南由布候车室

 

由布院观光区的尽头是金鳞湖,若以国内的标准来说,她就是个小池塘,平常时分呢?她就真的是个观光客很多的小池塘,你要见到金鳞湖的美,还是要清晨时分,湖面氲岚缭绕,一点微风都卷起幻化一縷轻烟....即便如此,她仍然是個小池塘

 

 

清晨的汤之坪街道,清靜,才是真正还给本地人的地方,不过这就是看你的心态了,如果你的心态是旅游,自然会烦很多人在这;如果你心态是旅行,“看人”也是一种有趣的经验;说到底,由布院仍然是座美丽的温泉小城

 

远处来了个慢跑的年轻人,很眼熟,我想起他是在这里拉车的人力车伕;在由布院,可以看到许多穿着传统车伕服饰的年轻人,拉着车奔跑在大街小巷,一边拉着车一边还要向乘客介绍身边种种风景,仍然臉不紅氣不喘。我想起多次与他擦身而过,即使在细雨中也能到他招呼旅客来坐车的身影,只是我没想到,即使是一位从早拉车拉到晚运动量本来就不知比常人多多少的车伕,仍然要求自己在清晨早起慢跑训练。

擦身而過時,他大声向我道了早安,元氣十足

 

臨走前,往別府的山路上拍了一張

 

 
话题:



0

推荐

廖信忠

廖信忠

83篇文章 4年前更新

《我们台湾这些年》作者、穷游锦囊作者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