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大慨在80年代中期,许多从大陆回台湾的人对大陆的印象,都会说到”爱围观”,只要有一点小事,那怕芝麻蒜皮,都聚集着一群人看热闹。就这样,这种” 大陆人爱围观”的刻板印象,一直深植在台湾人脑子里。

 

后来我到大陆,真的常常只要一开始有一两个人在那指指点点,慢慢得就一群人围在那里,越来越多人,问外面的人发生什么事,他们也不一定说出个所以然,就是别人在围观,他们也跟着停下来围观。

 

终于,几年前网上出现了一个专有名词”不明真相围观群众”,我也在大陆住一阵子了,发现在这些”不明真相围观群众”,不仅爱围观,也爱在围观中瞎起哄,乱出主意,唯恐天下不乱。

 

前几天广东中山市发生群众冲突,后来演变为警民大规模冲突;这些年在大陆,类似的事件越来越常听说,也许拜由网络的发达,消息传递迅速,好像这类群体事件一下多了起来。我网上找了一些这两年群众事件升级的新闻来看,发现有些事件,起因根本都很小,本来很快可以解决和平的,怎么突然都变成”万人到场”的骚动。

 

就我个人理解,事件会快速升级,一则跟”爱围观”的个性有关,一则跟整个社会积压已久的不满情绪有关。

 

这些年爆发的群众冲突有一个特点:无预兆、无组织、无要求,一件偶发小事都能变成引爆点,迅速升温为冲突事件;但我们会看到,除了几个核心事件相关人外,大部份都是”围观”群众,而这冲突多升级多半是”围观”群众引起,冲突的方向经常已经偏离事件原始意义。

 

中国人为什么爱围观,我想一来是中国人缺少独立思考的原则,缺少独立思考的人精神上不稳重,很容易跟风,外头一有啥风吹草动,就想瞧个究竟;其二,这是我个人的猜想:中国人崇尚”集体”,在”集体”当中,不明真相群众看到有人围在那,就会忍不住凑过去,在围观当中观看一样的事,或着讨论同样的话题,或着共同声讨,觉得”找到组织了”,心理上产生了同属这个群体的认同感

 

个人在群体中才有安全感,经常敢做出单独个体时不敢做出的事。围观群众为什么最终容易暴动,多半也跟你一言我一言爱乱出搜主意有关,只要有个比较热血无脑的带头大哥瞎起哄,登高一呼,所谓”人多势众”,本来一般乌合之众胆子就大了起来,反正法不责众,只要混在人民群众队伍当中摇旗吶喊,不要当第一个也不要落在最后,就觉得没问题。

 

我不否认大多数冲突升级都跟平常累积的民怨有关,这些年虽然经济成长飞快,但人民幸福感并没有随之提升,反而社会的各种矛盾也不断得在深化;平常不满的情绪都积压着,当一有机会,也不管是什么事,跟你有没有关,就瞎起哄趁机宣泄不满,还理直气壮。而发生这类事件时,政府最常喊的口号是”相信党相信政府”,只是一个政府平常做的事,就跟放羊的孩子一样,表现出来的行为,处处都无法让民众信服了,那又怎么能让民众在这种激昂的时刻冷静下来相信你。平常做事只求目的,用各种欺骗不依法办事的手段惯了,非常时候却要民众相信你,那实在让人难以信服

 

危险的是,现在这种常见的冲突升级,无预兆无组织无要求,就算政府想要找一个能沟通能负责的人都找不到,平常大家都爱出一张嘴,人人都有馊主意,人人都想管事,人人都想登高一呼,只是真的要找事主,大家都不愿意负责任,一哄而散,标准的乌合之众。

 

如果就是一群乌合之众,那就算打倒了政府那有如何呢?只是变成了群众暴力的狂欢,重演了中国历朝末期都会发生的事,好不容易结束了一个不招人爱的政权,换上来的仍是新的独裁政权。

 

现在网上也会看到一种现象,每次那里又发生了什么群众事件,那里又开始万人聚集了,很多人就好像鲨鱼又嗅到血腥味兴奋了起来,他们跟围观群众一样,也不先去弄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,只会瞎起哄般得在传播这些事;当然我们要怪就怪政府封闭信息,局外人只好靠着网上流传的一些图片信息得到相关消息;但这他们真的只是想把信息传出去吗?他们恨不得事件继续升级,最好就像野火烧遍整个中国,各地民众纷纷皆竿而起,最好来一场翻天覆地革命,这是他们最想要的。

 

但翻天覆地之后,然后勒?他们从来没想过这些问题,也不愿意,没有勇气去负”引导”的责任,但他们肯定在一切抵定后又跳出来邀功争名夺利。不幸的是,我们在历史上总是看到,思想最先进激进的人,就是最缺少宽容精神的人,在改朝换代后,变成新的独裁者

 

一场群众运动若有组织,对政府来说,的确比较不容易摆平,但通常就比较有做事的下限;一场群众运动若无组织,只是盲目的乌合之众,对政府来说很好摆平,但这些狂热的乌合之众作起事来恐怕更没有下限,演变到最后常常变成疯狂的打砸抢。

 

群众运动当然是民众争取自己权利的方法之一,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;可预见的是,未来几年,中国类似的事件只会越来越多;但群众运动不可能每次都是无组织无要求,只是一群盲目的群众在街头看热闹,仗着人多与警察对峙,丢丢石块水瓶就好像充满意义感了,最后热度散去,还不是都是不了了之。

 

中国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,但与之相应的公民社会精神却很难建立起来;现在的情况是,政府很抵触所谓”公民社会”这类的概念,好像民间自发性行动,自发性组织起来了,都是除了政府之外的”组织”,都好像是故意要跟政府对立,给政府找麻烦似的。

 

可是公民社会的建立,恰好不是给政府找麻烦,也从不是要高举大旗另立中央;民间自发性的组织活动反而填补了许多政府施政不足的地方,对民怨的疏导,起了很大的作用。

 

萧功秦先生用一种地壳”正常能量释放”的比喻来形容公民社会,他认为在公民社会的发展初期,肯定会发生一些官民之间的不适应,但就像是不断的余震一样,只有不断把这能量一点点得释放出来,社会才能躲过破坏性的大地震。「公民社会发育的目的,就是通过公民社会组织的建立,来使得“低频率、高强度的爆炸”向着“高频率低强度的爆炸”的合理的社会冲突模式转型」

 

可惜目前地方政府认识不到这一点,或者根本就很清楚這一點,他们宁愿视而不见,說啥“纷纷表示对生活影响没有影响”或“XX群众情绪稳定”鸵鸟心态假装没这回事,或者宁愿花大笔维稳经费去摆平,也不愿意有民间自发性的组织活动,民间自发解决了一些政府做不到的事,政府还觉得多管闲事,捅破了面子挂不住。反正,有什麼事他們早就跑到國外了。

 

只有公民社会建立起来,民间才有足够的力量与政府展开对话与合作,才能有效得表达利益,并且协调利益。这么说来,”公民社会”即是一个保障社会稳定的载体,要是有一天,嗯…我是说那怕有一天,政府真被你打垮了,或着殭尸入侵无政府状态了,民间组织团体还能起有效运作,至少能保证了社会最低程度的稳定,这也比较能避免走向充满暴力的混乱局面。

 

中国从来不缺热血的行动者,也不缺思想者,但若是只有行动没有思想,那只是瞎起哄而已,最终会变成暴力;若是只有思想没有人行动,在键盘上敲几个”冲啊!”谁不会,那顶多只是别人家的孩子死不完的键盘行动者。

 

人人开始关心身边琐事,开始多管闲事,即是从”私”的领域慢慢跨入”公”的领域,那就是公民社会的起步。学著作为一个公民,而不是臣民:臣民凡事抱着看戏的心情,只会出瞎主意,真有事了一哄而散;公民当然也会围观,但他们知道,围观不仅仅只是看戏,更是一种改变的力量。我们不要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死不完,只靠着几个勇敢的人去触碰勇气的上限;我们当然也没有那么勇敢,因为现在这个阶段,嗯....你是知道的,政府比你更清楚,我们普遍大众能做的,就是每个普通人应该都一起,一点一点慢慢抬高勇气的下限。

 

不要做”不明真相围观群众”,要作”明真相围观公民”

 

 

「不该靠着几个勇敢的人去触碰勇气的上限,而是靠普通人一起,一点点抬高勇气的下限。」这句话是刘瑜说的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廖信忠

廖信忠

83篇文章 4年前更新

《我们台湾这些年》作者、穷游锦囊作者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