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有一天我坐夜车去高雄找朋友,早上还没七点到了高雄,我在路边随便找了个骑楼下的店吃早餐;早上七点车还不多,忽然间轰隆隆隆的声音传来,一辆辆大巴接著迎面而来,又呼啸而去,在不远处聚集停下,这大清早就来个这样震撼的一幕倒是让我清醒了不少。

 

远处又传来扩音喇叭声,要大家往某个方向走,一看就像旅行团,我纳闷著呢?旅行团来高雄市区不就是到西子湾旗津靠海那边,要不然就是晚上的六合夜市,怎麽大清早就跑到这想不出有什麽好看的地方。

 

我问早餐店老闆,他们来看什麽?

 

老闆露出神秘的笑容「嘿嘿!你不知道我们高雄是世界四大鑽石切割中心吧!」

 

「四大鑽石切割中心?」台湾有那麽威的地方,我怎麽不知道啊!

 

我回家上网,好奇查了一下"四大鑽石切割中心",搜寻结果是:印度的孟买,美国的纽约,以色列的特拉维夫,比利时的安特卫普。那来的高雄啊!莫非老闆忽悠我,不过我往后翻个几页,还真的找到了高雄与鑽石切割中心的相关新闻。

 

裡面有一段是这样写的:

 

「上世纪80年代,南非与台湾有邦交关係,而高雄在当时是台湾重要的加工出口区,于是透过进口南非鑽石,配合高雄的加工技术,逐步打造高雄的鑽石王国。90年代后,台湾成为全球电子业重镇,电子业讲究精细,因此让台湾的鑽石加工业更上一层楼....」

 

看起来很有道理是吧!但如果放大到全文看,其实整篇文章的意思是这样的:

 

「一年陆客在台购买鑽石的金额超过十亿元,但台湾既不产鑽石,为什麽会成为陆客来台的採购首选?其实只要懂得说故事,什麽东西都能卖。陆客来台湾买鑽石的首选地点在高雄,而能让陆客到高雄买鑽石,则拜旅行社与当地鑽石业者共同「创造」出来的故事。」

 

原来这所谓的"鑽石切割中心"还是业者虚构出来的,怪不得台湾人自己都没听过。

 

继续查下去,竟然还有类似的题裁,台湾再次有了新的世界之光「钟表中心」这次是在台北市的内湖。

 

台北人都知道内湖靠基隆河一带那块地,本来是荒芜一块,简直就是杀人弃尸的好地方;但近二十年来各高科技厂商纷纷进驻,你现在去那边看,一栋栋充满高科技感,冷峻而后现代感的大楼耸立,简直就像到了未来城市,这裡算是台北最新的地方了吧!台湾偶像剧裡每次有啥深情的集团富二代,都喜欢来这裡取办公楼的景。

 

这样一个高新气息浓厚的地方,配合一个"钟表产业中心"这说服力也够强了吧!导游会先带你一路经过几栋知名高新产业总部大楼,一边头头是道说一些钟表设计加工,产业链的故事,游客被唬得一愣愣的,最近再带你到一钟表卖场买一些根本没听说过的手錶品牌。

 

类似的例子越查越多,当然我不能说这是骗术啦!因为旅游中导游带去购物点买东西,这本来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。至于那些"品牌故事"嘛!这年头街头卖串串的前面都有块油腻腻的牌子写著"品牌故事"四个大字了,那也算是一种推销的话术,也无可厚非。

 

根据台湾观光局2011年的资料,以现在来台湾玩最大宗,大陆观光团和日本观光团来说,日本旅客的每日平均消费有283.81美元,而大陆观光客则以245.34美元居次;但如果只分析购物消费,则以陆客每日138.19美金最多,日本旅客以76.77美元居次。两者比较起来,日本观光客会选择好一的旅馆,去买旅馆裡面的东西或在旅馆裡面吃饭,所以他们在住宿这一方面偏高;但是大陆观光客都比较爱省住宿费,都住比较平价的旅馆,所以他们经费就比较少会花在旅馆裡头,就比较会花在买东西。

 

这几年也看到很多外电报导说大陆旅行团的购买力惊人,前几天就看到一则报导说,大陆观光客到法国去,宁愿住最便宜的旅馆,也要把钱省下来拿去买奢侈品,这种精神振奋了许多原本经营不善,但跩得很的品牌,纷纷对中国示好。

 

旅行观光业者当然不会放过这个赚钱的好机会,用台湾现在流行的新闻术语就叫"抢攻陆客商机",都想办法要赚出手阔绰大陆观光客的钱,最好能够把他们榨乾放回去。

 

台湾赚到大陆观光客的钱,产值最大的商品,不是凤梨酥,也不是茶叶,竟然是鑽石,而且,最大宗消费的地方就是在高雄这个"鑽石切割中心",这是连许多台湾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事。

 

可是这卖鑽石的钱真的是台湾赚走了吗?你仔细看这几间大陆游客常去的珠宝商店,会发现,那都是"港资"。

我就这问题问了一个旅游业的朋友,他一脸讪笑,笑我不懂行

 

「你以为那真的都是港资吗?」

 

「那难道是...」我恍然大悟

 

「騷年,你太年轻,这一招台湾人快二十年前就用过了...」他眼神的焦距,放得好远好远,一幅开始要忆过去的样子。

 

「以前台湾观光客最喜欢去大陆玩那几年,就已经很多台商到对岸开什麽珠宝店啦!玉石店啦!然后跟旅行社合作一起削台湾人一笔了。用的手法也都一样,什麽当地产珠宝,世界惟一的高级玉产地,总量管制啦!连战略储备物资都讲得出口,你真当是战备茅台啊!玉石还能当战略储备;那些退休跟著旅行团到处趴趴走的婆婆妈妈是有多少人懂珠宝啦!你先跟他们编一个故事,说这玩意有多珍贵,产量有限,以后会增值百分之几百,以后大陆政府会高价购回,他们听了就抢著买了。你看台湾人自己赚台湾人的钱,珠宝店赚了钱就会跟导游和旅行社分,不然你以为那麽多低价团甚至免团费那裡来的」

 

「那导游不是赚很多」我问

 

「导游都会假装好心,跟游客说,先砍一折再开始议价,一折再砍半就买得到,最后再补一句"不要砍太凶,人家也要生活",游客就对你推心置腹了,这样导游都还有赚」他用沧桑如狄龙的语气说,吐了一口烟「我不当导游已经很久了...」

 

我好奇得想要听他再说下去,结果他就一幅"很可怕,不要问"的表情。

 

许多台湾业界了解内幕的旅游人士都觉得,接大陆旅行团这个市场,仅仅就这四年,就被玩烂了,最大的原因,就是低价接团。

 

以现在大陆流行的台湾八日游来说,以前刚开始时一个团还要一万,但现在报价大约普遍是人民币五千到六千,可是,这其中有70%是被大陆组团社抽走,而台湾接团社只拿到30%而已。

 

按照行规,正常组团社要将85%团费交给接团社,而这85%的费用接团社主要花在机票、酒店、吃饭、交通等费用上,这样算下来,接团淨利还有5%。各位乡亲啊!也就是说,现在接大陆团的团费一个人一天大约不到三百块人民币,你说,这种旅游品质会高吗?

 

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是结帐问题,因为大陆接团社与台湾地接社是採取三个月结一次帐的方式,等帐单送达后,常常又必须再等两、三个月才付款,也就是说,来回一趟下来也要半年才能收到一次款,大旅社资金足还可以撑,但小旅行社也想赚这个钱,算一算还能赚一些,就赌了对方会准时结帐,但如果有一次再延迟到帐,整个就垮了,或著说不玩了,那大陆那边索性连先前的帐都不付了。

 

当然这也怪台湾旅行社恶性竞争的结果啦!大家都想抢"陆客商机",低价抢团,自相残杀,结果反而失去议价能力;有些人会说,这市场机制供需决定价格嘛,不管那一国或地区不都是这样,你既然接了,就要想办法在可控成本内提供最好的服务,不然不爽不要接呀!可是大饼在那边,谁都想吃,只好咬牙撑了,自己先代垫钱,这样的结果是,继续缩减食宿交通费用,当然,购物点也要多多增加,旅游品质和安全也就大打折扣。

 

几天前我去了一趟位于台北市郊区的故宫博物院,虽然故宫离我家很近,但我也二十几年没进去看过了;现在故宫博物院之热闹呀!游览车一辆接著一辆络绎不绝,操著各省不同口音的游客进进出出,不愧是台北市的王牌景点。

 

我在展室内被某个展品吸引,弯下腰来在展示柜前看得清楚点,看得专注忘我回到西元前。

 

「闪开!」

 

背后一北方口音雄浑的命令声,吓得我回神立马穿越回来,只见背后游客一涌而上,围住展品。

 

那一刻我才真切感受到,原来现在来台湾的大陆观光客,真的有那麽多呀!

 

正是因为现在故宫博物院太多观光客涌入,因此也开始计划要不要开放夜场,以利自由行旅客及散客避开人多尖峰时段。

 

从2008年开始,开放陆客台湾观光这四年,总是有个问题让人百思不得其解:为什麽大陆观光客在台湾特别容易出事?三天两头就听说陆客在台湾又发生了什麽意外,不是什麽翻车,被山洪冲走,要不就是被石头砸死,再要不然还有自杀的,集体食物中毒的,这不仅大陆在问,台湾人也觉得匪夷所思,难道台湾行真的是HARD模式吗?

 

据统计,2008年至今,陆客在台34死175伤,尤其是2010年在苏花公路的泥石流意外,一次就造成19名陆客丧生,比起其他国家地区共1死24伤,陆客死伤比率占总数百分之91,这数字真的非常惊人。

 

面对这个事实,台湾观光局赶快出面解释说,陆客团车祸比率没有特别高,是因为陆客团多,才显得出事率高。这个理由简直就让人无语,照理说,来者是客,对于境外来台旅行团应该以"零意外"的态度来严格规范才对,出事率怎麽还有能容忍的"额度"?

 

我认为陆客在台意外发生率那麽高,跟前面提到的旅游品质有很大的关係。

 

因为团费已经压得那麽低了,所以接团业者也必需在各项成本上尽量节省,包括导游素质、开车司机素质,大巴的选择等都有内在的关係;团费低,压缩到导游的酬劳,就必需多带到购物点去购物赚取佣金,所以你会看到到,那些五六千块,甚至更低的"八天七夜环岛游"其实有相当多的时间在购物点上,最后常常搞得导游与游客产生矛盾不愉快;司机素质也是一个问题,团费压缩也压缩了司机的薪酬,只能请到一些经验比较不足,甚至黑心一点叫只有大货车执照的司机来开游览大巴;最后一个是大巴车况问题,2012年7月初有个哈尔滨的旅行团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意外侧翻,从影片上看来疑似爆胎失控酿祸,不过,事后有业者爆料说肇事车辆是用的是十几、二十几年前的游览车底盘,这种车在国外已经不用了,却卖到台湾来,根本就不是爆胎那麽简单的问题。以上种种问题,都是团费严重压缩,接团者继续再压低成本后产生的弊病。

 

另一个原因跟大陆观光客的旅游习惯很有关,现在大陆观光客,只要有机会到海外旅游,有一个习惯,就是最好一次把能看的景点通通看完,比如说欧洲游,经常是"法瑞意梵时尚7日游"、"走遍欧洲11日十国游"之类的行程,就算只玩一两个国家,也是在各行程间赶赶赶。

 

让我真正感受到这游台旅行团行程有多赶,那是不久前我去了一趟台湾北海岸的野柳;野柳也可算是台湾的王牌景点之一,经过几万年的的海水侵蚀,冲刷,在海岸边的矶石上留下了一个个比人高,如蘑菇般的天然石雕。

 

野柳的王牌景观是"女王头",这尊蕈状石颈子修长、脸部线条优美,侧面看起来神态像极昂首静坐的尊贵女王,上次来野柳,也是二十几年前小学春游了,二十多年来,"女王头"的脖子因为风化越来越细,也不知道什麽时候它会支撑不住断掉;前些年,关于要不要给"女王头"的脖子加固成为热门的讨论议题,最后,竟然做成了一个惊人的决定,就是任其风化断裂,原因是,基于对自然的尊重,不要以人为力量刻意保存它。

 

总之,要看女王头还真的要快,在野柳这裡,你真的可以体会到什麽叫做"海枯石烂",它的海岸景观之美之奇特在世界上也算得上独一无二了。我在这裡整整花了三小时慢慢欣赏,逛完整个园区。

 

待逛完回到女王头时,正遇到一团大陆的观光团,他们正在女王头前排队等著跟女王头合影。以前小时候去野柳是可以直接踏到女王头旁边的,但这几年怕游客一直摸或恶搞加速它侵蚀,特意在这裡加盖了栈道,现在跟女王头拍照竟然还要排队呢!栈道上女王头前有一个脚ㄚ子印,表示你站在这个位置拍角度最好。于是,我就听到导游拿著扩音喇叭告诉游客「各位某某省的贵宾,等会我们就在这裡拍照就快下来,不要再跑到前面去了,我们时间有限...」好奇问一下他们在这裡待多久?竟然只有四十分钟,然后就要赶去下一个景点。

 

我就想,这样匆匆忙忙四十分钟是能看些什麽啊!排队照个照片就差不多十几分钟过去,剩下也没多少时间了,大好美景在前,可惜不能慢慢欣赏,真可惜。

 

现在大陆旅行团就是这样,每天早上六点出发,就开始一直赶一直赶,在酒店、景点、购物点、餐厅间轮流移动,上车睡觉下车尿尿;所谓「起得比鸡早、跑得比马快、吃得比猪差,睡得比贼晚」,你看八天七夜要环岛,中间还要上日月潭跟阿里山,也就只能这样一直赶一直赶了,你说不这样赶嘛,游客又希望一次出去就能看遍所有景点,这样才划算。

 

一般台湾的旅行团,在岛内旅游,大部份都是三天两夜,司机只要接完一个团开了三天车,就能休假;可是现在陆客团基本是八天七夜行程,也就是司机一次要开个八天车,而且是从早到晚,那会有足够的休息时间,这也容易让司机疲劳驾驶,注意力不集中。

 

再加上台湾的景点很多地方都要开山路,台湾多雨多台风山路又常崩塌,过去都有专门接这些路线的司机,对山路路况非常熟悉,但现在旅游团越来越多,团费却越来越低,当然只能找一些经验不足,路况不熟的司机了;当然,以上各种因素加起来,再加上路线一拉长,风险也就提高不少。

 

面对这一连串衍生出的问题,我想两岸的相关单位都要更加重视,毕竟一分钱一分货,团费压低了,对两方都没好处。换个方式来说,目前我从上海坐飞机直飞台北,票价含税便宜时在3000,若便宜时可以买到2000左右,也许团购机票折扣比较多,但仍然佔了旅费的大部份,团费压得那麽低,剩下的钱还要摊分八天七夜,怎麽可能会有好品质。我问了一些刚开放台湾观光时就来过台湾的朋友,那时候他们普遍团费是10000元,吃好住好也没购物,大家都玩得很开心;而台湾游热门了,压低团费到只剩四千元,不足的部份自然要从购物来补足,别说台湾游都在购物了,如果是低价的海南三亚游,一样通通都是在购物。而台湾这胃有多大就该吃多少东西,多吃了也负荷不了,只会牺牲了旅客安全与旅游品质,结果也把自己的招牌给做砸了。

 

我过去很多年一直在大陆,大陆各地该看的景色也都差不多,有时候难免会嫌台湾那些景色比起大陆风光就是小山小水;大陆朋友最熟悉的日月潭阿里山,在台湾人自己的眼裡其实也就如此如此,怪不得有人去过之后大叹「不来一辈子遗憾,来了遗憾一辈子」。只是前阵子我在做台湾旅游导览手册的时候,意外发现,原来台湾竟然还有那麽丰富的观光资源还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,只存在于当地人的口耳相传之中,这些,都是旅行团根本不会去的地方。

 

台湾是一个缓慢的地方,它的美好要慢慢沉殿下来体会,绝对不是急促走马观花就能参透,若这样匆匆忙忙的跑一圈,你顶多会觉得"喔!台湾就不过如此嘛"。但如果有机会慢慢的玩,放下原来对台湾的成见想像,把它当作一个"完全不同的地方"来重新认识;调整您的节奏,同他缓慢的脉动一同呼吸,你会发现她可爱的地方。

 

如果各位大陆的朋友有条件的话,尽量选择自由行来台湾,选一两个点慢慢,细细得品尝,台湾是个可以多来几次的地方,你可以一步步深入台湾每一个角落,了解台湾到底是怎样,你会对台湾这个宝岛,有全新的体会,否则,也只不过是个"到此一游"而已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廖信忠

廖信忠

83篇文章 4年前更新

《我们台湾这些年》作者、穷游锦囊作者

文章